人很快,咖啡很慢-歡迎光臨「老樹咖啡故事館」

翻閱城事
10 min readJun 5, 2020

那是一艘小船,在世代變化的巨浪裡用大樹當帆航行在時間的海上。

在平等路和民族路的交界,坐著一棵蓬勃安穩的大樹,彷彿能收藏一個異世界的巨大樹冠,35號的老樹咖啡陪著他乘涼。雨後的夜晚,女店長腳踩著濕氣快步穿過馬路,推開咖啡廳厚重的木門。風鈴搖起,燈一盞盞地亮,我們在老樹的擁護下走進80年代的繁華中區。

紅磚、木件、皮革、金屬、琉璃一件件映入眼簾,老樹咖啡以不同層次的紅棕色為主調,錯落又規律的燈飾點亮19坪的室內空間,幾片彩繪玻璃恰恰好地裝飾著門面,能想像午後的陽光透過玻璃印在桌面的模樣。左邊長長的吧檯伴著右邊整齊的座位,一個個的咖啡器具在光影下流轉出不同色彩,使店裡的沈穩色調增添幾許活潑。牆上玲瑯滿目地掛著老闆們的藏品和熱情客人的贈畫。浮光搖晃,恍如闖入了八九零年代充滿活力的臺中中區:客人們的腳步聲在第一次風鈴響起後紛至沓來,穿著講究的客人幾乎坐滿了外場,別緻的空間裡,伴隨著愜意的音樂,小燈泡昏黃而不使客人話語間的秘密無處躲藏……。

從前,有一個西裝革履的董事長提著一袋番茄走進店裡

店長俐落地踏入吧檯招呼我們坐下,數十年如一日地準備煮咖啡的各種器具,手起咖啡落,熟練地身手讓人眼花撩亂。手上的動作也絲毫不干擾她回答問題,於是一個個故事就在虹吸式咖啡的酒精燈下,緩緩從她口裡吐出。

位於中區平等街35號是第三家的老樹咖啡,延續著老樹從第一間店的虹吸式咖啡,目前店裡也仍堅持以虹吸壺為客人慢慢烹煮咖啡。店長說,八零年代的台灣很流行虹吸,當時四十塊一個排骨便當,咖啡要八十塊一杯,是一種奢侈的享受。這種咖啡的缺點就是需要更長的時間,「嚇人的咖啡,泡沫要夠多,濃郁度要夠,咖啡會慢慢上去。」咖啡在圓圓的玻璃壺裡咕嘟咕嘟地燒,不急也不緩,到手沖咖啡盛行的今日,他們還是不厭其煩堅持以此手法烹煮出咖啡最濃郁的香氣。

但不要以為幾十年前的生活節奏就比較慢,中區坐擁心臟般的火車站,以前來老樹咖啡的都是生意人,來去一陣風似地,「客人在過馬路,外場就會告訴你說,『欸,那個誰來了,趕快他的咖啡趕快用。』因為他坐下來就說,『咖啡好了沒?』」有把咖啡當成一天開晨的能量喝了就走的客人,也有把生意帶來咖啡廳做的,所以店長和當時的咖啡師們都幹勁十足。老樹咖啡聚集了中部一代的咖啡愛好者和生意人,員林、彰化、豐原的客人,日本客人、精品店老闆來到中區時,都習慣到此喝一杯咖啡再走,包括一位用番茄養生但不吃番茄皮的董事長,常常帶一袋番茄來他們的店裏聊天。

「他們只要吃飽飯都是排在這裡,一整排日本人、法國人⋯⋯日本太太來,一定要坐小椅子,先生一定坐大的。法國人不太一樣,法國人要先幫太太拉椅子,拉椅子給太太他才坐⋯⋯」

老樹咖啡像是一本由客人們集成的攝影冊,掉了色的老照片,撫過卻還能聽見裡面的小人會說話、會拉椅子。

從前,有一個循著老樹來找愛爾蘭的蘇格蘭船長

高鼻子大眼睛的蘇格蘭船長,從遙遠的他鄉來台中港工作一個禮拜。友人帶他來老樹咖啡,之後每天晚上都會來報到,點一杯愛爾蘭咖啡,走的時候一定要在杯子下照著故鄉的習慣留小費。道別小島兩年後,船長又出現在老樹。

「你怎麼有辦法找得到?」店長快人快語。

「我看這一棵樹,遠遠就看到了。」

「好在樹沒砍。」店長快手地給他沖上一杯咖啡。

老樹咖啡來到35號以前,老樹就先來了,或者說那時的小樹。

「它這個應該是日本時代種的,這裡是步道區,我們剛來的時候對面也有兩棵樹,每一家都有兩棵。日本時代的規劃是這樣的,就好像京都有沒有?京都他們規劃就是要讓人家走路,」2020的樹長得茂密茁壯,粗壯的樹幹和巨大的樹冠,讓人覺得可以在那上面開一家刀切麵攤。用Google地圖的街景功能看的話,畫面一轉到老樹咖啡就會被嚇到,滿屏幕鬱鬱蔥蔥的綠!「只是現在大家蓋房子都把它們砍掉。」

這是棵聰明的老樹,有點老頑童的樣子,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可能聽得懂人話。

老頑童樹長得有點歪斜,看起來很想跟行人一起過馬路的模樣。店長無奈地說,它的個性就是一直要往外擴,擴到店長曾經在火車站就能看到它,害她總是要修樹,「對面瓦斯爆炸的時候,它也燒到啪啪叫。結果十年前台中市政府來修樹的時候,說你們這個樹會倒,這邊太斜了。」結果一兩年,樹好像聽懂了,自己拉了回來,打了個結又紮一根在地上,讓自己站穩一點。

可是,聰明的老樹也抵擋不住人為的污染,曬著中區的太陽,喝著中區的地水。有一天店長發現他葉子都沒長出來就先落地了,「它是吃水溝的水,前一陣子第三件間是洗衣店,洗衣店它會洗漂白水、化學藥劑什麼的,後來好在他搬走了。但是現在又來了一個排骨店,他又要吃很多油。」所以老頑童樹最近都在補綜合維他命,店長幾十年前就懂得要護樹的道理。

「我們店名就取這個名字,這個就是一個緣分,所以這一棵樹一定要有。」

店長的語速很快,也很誠懇。她的兒子已經能獨立操持著自己的小事業,像她一樣對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她穿著簡便乾淨的衣服,沖咖啡的動作像彈鋼琴的人,精確不花哨俏,玻璃和瓷器碰撞得清脆,不發出多餘的雜音。不難想像當年她像個陀螺一樣在吧檯後忙碌的樣子,即便像現在稍微清閒的日子,店長還是沒有一絲怠慢。

剛進店裡要訪問店長的時候,店長說她有一本筆記本,專門記著關於老樹咖啡的一點一滴。因為近年訪問的人多了,她怕說錯、給了錯誤的訊息。凡是關於咖啡的事情,她都會去看書做筆記:連鎖式咖啡店、年輕人開的手沖咖啡店,都有她勤勤懇懇的足跡,還曾經為了一包咖啡豆追到南美洲去。回台灣以後,就下定決心自己烘焙,不斷地試新的豆子、實驗新的溫度、觀察咖啡的週期。後來她還想要研究健康的咖啡,店裏有個阿伯客人,每次喝了外面用SOP沖泡的咖啡都心悸,她就要找讓他中午吃飽飯喝了不會心悸、或讓年長客人不會睡不著的咖啡,她是這麼細心入微的。但為了找好豆子,機靈的店長也偶爾會被騙倒。「沒辦法,他們口才太好了。」遇到失敗的豆子,怎麼放都很難喝,店主也是會因此生起悶氣,只好從這次經驗裡學到下一次的教訓。

結婚、育兒、操持店裏,店長鐵娘子般在角色間自如來回。年輕的她早早扛起養家的擔子,在外面從天暗做到天亮了又黑,當時一杯六塊錢的手沖咖啡就是她舒壓的方式。在成功路上的南美咖啡,已經消失在中區地圖上很久了,同時是她年輕時的咖啡記憶。和丈夫、丈夫的姐姐(店長堅持創店的他們才是老闆和老闆娘)一起運營咖啡廳,在當時幾乎都是男內場的大環境下,她和丈夫大膽起用整店的女咖啡師,為熟客量身定制特殊菜單、慢悠悠的虹吸式咖啡面對突然蜂擁而至的客群,這些女咖啡師總能穩重和細心地準確處理所有挑戰。到如今剩下店長一人在老樹咖啡的吧台掌著舵用老樹寬廣的胸懷接納來取經的訪問者,以及有心學習咖啡技術的大學生。在她看來,每個角色、性別只有適不適合,沒有必然的犧牲與選擇。

客人來來去去,走得很急,店長在老樹下一直堅持著一個信念:人活得要有價值。「如果你到一個年紀,你還有價值,還有人要來喝你的咖啡,你就是要很感恩。」那些依序留下深淺腳印的客人,都不只是想念咖啡而已。留守在中區的店家像是被問路的人,要能夠回答,可以談話,找尋他們通往記憶深處的小徑。

但人總是會走散的,曾經有一度,鐵娘子店長也想過放棄老樹咖啡。

從前,有個只有背影的站在路中心的台商

經歷了中區的起起落落,店長把員工都解散了,把店也關了。但她這個人,不可以一天沒有咖啡的,於是在關門的第三天,她在緊閉大門的老樹咖啡裡煮咖啡。

下午兩點多,一個熟面孔敲了敲門。

「啊你們沒開了啊?」他好像很失望,這位從前的老客人常常都在大陸,他只知道老樹這裡。

店長急了:「你進來坐啦,你進來坐沒關係。」

「不好意思啦,你就沒有開了,我進去坐不好意思。」

店長看著他的背影,站在那個路中央,老樹在中間隔著好多個光年。

「十個人有七個人想開咖啡店,大家都有一個夢想,但其實你來做三個月後,你絕對說不要開了。」店長嘴上說是這麼說,但也就停業了這麼三天之後,請回一位舊員工,把營業時間調整成正午十二點到傍晚五點。

店重開以後,很多老客人又陸陸續續來了,一些夫妻,還有年邁的董事長們。有位九十六歲的老客人還把兒子也帶來,他還要喝南山咖啡。

「有很多事情我們人生沒辦法預測,我在這裡看過我們的客人一些起點、過程,起起落落,其實這裡的客人有得很有錢變沒錢的也很多,所以說人生都隨緣。」

有人曾經把一隻失明的狗遺棄在公益路店的老樹咖啡,找不到主人,也是緣分,於是「很怕狗」的店長很阿莎力地接起來養,每日收了店就去遛狗。

2020的今天,中區幾乎找不到那時候的第一代,很多第一代的店主都散了。就在接受我們採訪的前一天,有三個客人走進店裡找中區的回憶,店長覺得哭笑不得。她循著他們的回憶問,是不是有三十年沒回來中區了,他們問的那些店都關起碼二十年以上了。

「對啦,我們年紀差不多啦。」店長笑,年紀差不多的他們和年紀差不多的「中區們」,許多當時的回憶都已經關門。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店長自己委任自己當中區的指路人,舶來品在中山路,日本料理在前面,排骨飯在後面,不然要吃特色小吃可以去第二市場。「我都跟我小弟說,我麼在中區就是多做一點這樣子的服務也不錯,因為人來我們台中印象也比較好,對吧?」

黃澄澄的燈光下,店長不知何時已經坐下,來採訪的老師學生們都喝過了咖啡,咖啡在肚子裡,但總覺得從店長的每個故事裡都還能聞到咖啡的香氣。三四十年前,很多人照顧了年輕的老樹咖啡,三四十年後,店長不願意就這麼拋下不景氣的35號咖啡店於不顧。店裡曾摔破的用具、曾被小偷砸壞的彩繪玻璃、曾因地震倒塌的側牆,都被老闆們一一修補再起。巨浪洶湧襲過,許多老店長和老樹們坐在同一艘小船上,守著這一片土,老樹的根深深地抓著這塊土地,等著有人來尋。他們並不守株待兔,也一日日地更替,而那份安穩來自於一如當年的初心。

2020,疫情來了,店長包裝起咖啡,改成讓客人帶回家沖泡,又或者做外帶給那些同她一樣惜咖啡如命的夥伴們。咖啡的氣味與溫度總吸引著這些咖啡愛好者,在永不休止的時代變化裡,感受一絲不變的香醇滋味以及老咖啡店的溫暖人情。

位於中區民族路上的老樹咖啡

文字報導:張加欣(東海大學表藝所)
責任編輯:高禎臨(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Copyright © 翻閱城事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報導請搜尋臉書:翻閱城事

Unlisted

--

--

翻閱城事

翻閱城事Taichung Flipping—城市記憶的書寫